|
會計研究月刊
|
ABC的過去與未來
2007年夏天,Kaplan與Anderson提出時間導向作業基礎成本管理制度(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TDABC),對向來極重視成本的台灣企業來說,了解其精神並評估是否導入,以節省成本或創造長遠價值,是值得企業主深思的,會計研究月刊邀請政治大學會計系吳安妮教授(文中為吳)與中國信託金控副總經理陳永晉(文中為陳)對談,分享ABC協助企業創造價值的經驗,以及TDABC的精神對企業能有何正面效益進行討論。
■莊喬安
Q1.成本效益是許多公司導入ABC首要考量的問題,如何確信透過ABC制度所節省的成本、創造的效益,會大於導入的成本?
陳:考慮導入ABC的公司可能一開始會訝於初始成本的投入不斐而作罷,這成本包含了財務部門相關的成本、前端導入的成本,以及資訊系統的成本;但是應該要思考:「這個制度建立後,未來打算要使用幾年?」ABC導入的成本的確很高,但是考慮到日後長遠的效益,個人認為並未到想導入的公司無法負擔的程度。
吳:考慮導入ABC的公司在考慮成本效益的問題之餘,別忽略兩個重點:一是ABC的導入除了可說是一次性(one time)的投入之外,同時也要有維持制度長遠運行的信念;二是必須完全以「管理」為主導,如果制度的導入僅是為了成本分攤計算所用,個人認為是沒辦法發揮制度所帶來的價值的,同時也真的是成本過高而不值得推行。但如果出發點是希望透過這個制度成為管理的基礎工程,設計成好用且有用的工具,來解決成本、顧客、通路、員工管理所需,就如同中國信託所做的,才是制度導入的主要精神,而這些不同構面的管理,無論對哪一種行業均同等重要。
Q2.導入ABC遇到的最大困難為何?如何克服?
陳:當時最大的困難在於,算出成本後提供予業務單位時難以被接受。ABC所算出的成本與他們原本認知的成本有差異,因此在面對ABC所計算出來的結果,財務部門予業務單位時有爭論。經過逐一將成本拆解的流程攤開,與多次的溝通解釋之後,前端的業務單位也就能夠從一開始的懷疑,從而接受這樣的成本計算方式,這個過程真的是蠻冗長的;有時業務單位對成本分攤方式的質疑也會是對的,例如ABC團隊對於某些作業時間的衡量、作業活動的分割是不恰當的,都是需要靠雙方你來我往多次的爭論,才能將制度儘可能地調整到符合實際狀況。
吳:在導入時,ABC團隊與業務單位的爭執,就是接受新觀念的開始,如果對方不肯接受所提出的觀念時,代表對方根本不在意,因此有爭論,是件好事。
......更多精采內容,請參考會計研究月刊263期
|
200710 (263期)期所有篇 |
|
|
|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