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私募基金來敲門
不管是過去或現在私募股權基金的本質都同樣,都是以私募方式向特定人士募集資金,玩著 不折不扣買賣股權或權益的金錢遊戲。一向游走在歐美市場的 私募股權基金為何開始注目著亞洲大陸?台灣在這波熱潮之下,政府的態度為何?資本市場存在什麼正面或反面的聲音?而企業又該不該擁抱私募股權基金?
■張書瑋
對於財務人而言, 1950 年代,美國早已存在籌募一筆資金,找操盤公司將資金拿去投資獲利的手法,後來 1980 年代更結合融資併購( LBO )大行其道,當時最有名的併購戰就是 KKR ( Kohlberg, Kravis and Roberts )併購 RJR Nabisco (雷諾納貝斯克)。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影「華爾街( Wall Street )」,對男主角麥克道格拉斯在劇中大玩內線交易及併購的演技印象深刻,另一部「麻雀變鳳凰( Pretty Woman )」中浪漫愛情故事令人心醉,但男主角李察吉爾的工作,說穿了就是併購面臨經營困境的低價公司,再分拆出售賺取暴利。有趣的是,儘管世代輪替,過去或現代操弄股權的手法,本質還是同樣可被稱作是私募股權基金( Private Equity Fund , PE ),都是以私募方式向特定人士募集資金,玩著 不折不扣買賣股權或權益的金錢遊戲。
美國與歐洲是國際私募股權基金發跡之地,也是蓬勃發展的兵家之地,到現在但仍不泛有眾多的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公司不斷地成立並投身市場,一些像KKR、Blackstone(黑石)、Carlyle Group(凱雷集團)、TPG NewBridge Captical(新橋資本)、Temasek(淡馬錫)等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也早已名聲響亮,它們掌握大量全球性私募股權基金,以龐大的資金運籌帷幄,每三天併購一家公司,每星期賣掉一家公司都是很常有的事。台灣以金融業為首,像萬泰、台新金等都有它們交易的影子。最近Blackstone竟也IPO,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可見經營方式極為彈性。
然而,這一群主要以歐美為主的國際級私募股權基金為何開始青睞亞洲市場,除了一些直接的因素,如本益比低、利率低等, 致遠國際財務顧問(股)公司協理 徐士堅認為IT(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拉近市場間的距離,使區域性資訊取得與管理變得容易,是一個助力;而近年來亞洲各國在市場開放的心態上,愈來愈有共識,發現開放市場長期來說不見得不好,慢慢也使得私募股權基金有機會進場;再者,新興市場的快速崛起,如中國、印度,亞洲國家開始漸漸有私募股權基金的足跡。根據Asian Private Equity 300(AVCJ)所指,資金投入亞洲私募股權基金總金額,在2006年中為1 , 385億美金、2005年為1 , 220億美金、2004年為1,064億美金,即可看出成長性。
日月光的警示看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模式
日前眾所矚目的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凱雷與日月光合併案雖然協商過程即告破局,但像日月光這樣市值高、體質佳且具國際性的企業確仍成為私募股權基金眼中的投資標的,若一夕間下市,台灣股市市值少了1%,不免震撼到國內資本市場,主管機關也極審慎看待其發展。 立法委員費鴻泰 即表示,當時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會議,碰到日月光一案時,確實造成很大的驚爆點,是很嚴重的議題。不過,事情發展到目前為止,他認為大家看待私募股權基金仍像是瞎子摸象,摸到各個不同部位,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好,都沒有很確切的答案。
究竟國際來的私募股權基金,「思」的是什麼「慕」的又是什麼呢?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公司,募集了可能是各國政府機構、企業、退休基金、政商名流、富豪國王等一筆眾人的資金,由基金經理人負責操盤,基金經營種類很多樣化,包括投入創投型(Venture Capital)、槓桿併購(Leverage Buyout,LBO)/管理層併購(Management Buyout,MBO)、重整型/資本重組型(Turnaround/Restructuring)、中層融資(Mezzanine),甚至投資房地產等等都有。 根據Asian Private Equity 300(AVCJ)統計,過去以併購/收購(Buyout)比例最多占44.7%,再來是重整型占16.8%;成長型(Expansion-stage)占18.5%,投資上市公司股票(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PIPE)則占13.4%。
以最常見的併購基金來說,私募股權基金取得合併後企業之經營權或加入關鍵股權,進而主導公司經營或下市重整,或入董事會監督公司治理,很大的比例都會介入公司經營。然而,每檔基金一定設有退場機制,經過五到七年,最長十年內,會再將公司出售、重新上市(有可能是海外上市)轉出股份、或以分割部門再分售等方式脫手,極少數永續經營的案例,當然經營不善也可能破產或倒閉。
另外,國際私募股權基金背後有一大群專業團隊,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股)公司執行董事 游明德就認為,專家顧問是一項成功的關 鍵,相較一般公司對聘用外部顧問的成本考量,或執著於過去經驗,私募股權基金大量使用外部專家針對每一個投資機會與環境出具投資意見,掌握最新資訊,專業彙總的結果,反而能在正確時點當下,產出最及時的最佳策略。而且國際型私募股權基金是區域性、全球性的商業模式(Busniess model),將每一次投資經驗移植到不同地區,不同投資種類可創造不同的效益,不同投資組合中也可提高彼此的利益,這樣的操作未做足功課都難以做到。
......更多精采內容,請參考會計研究月刊26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