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每年大學招生第三類組第一志願多是醫學系,報上每每登出新生的抱負,多說要做救人的醫師甚至醫學科專家。六年過去了,白袍加身做兩年的應當(舊稱Intern,現改名叫PGY 1及PGY 2即畢業做一年、二年的實習醫師)之後服兵役,再回到醫學中心,做5年的專業醫師訓練,考上國家專科醫師後,才出社會檯面,早已32歲以上了;有些更修次專科2-3年,一再琢磨,18歲步入醫學園地時的豪氣多已磨滅殆盡,能堅持赤子之心的100人無1人。
因此目前台灣的日常診察醫師,其臨床行為有其極限性。病人要求高水準的醫療,但醫師卻做不到,病人自然湧進醫學中心。一年新進1,300名的醫師,醫療市場受到劇烈的生存競爭,各人必須採取與眾不同的策略才能勝出。
我們應將普通醫學與醫學研究分開,大多數的醫師都是普通醫師,用不著高深的新知。醫學研究必須組成研究小組,包括化學、物理、動物學等,PhD才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