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國家發展與產業競爭力必定優先考量糧食供應與民生需求,而農糧生產對地貌景觀及生態圈擴張等均會產生長期且不易逆轉的影響,開發中國家面臨劇烈天氣與全球貿易競爭更顯無力應付衝擊;以巴布亞紐幾內亞Morobe省陸稻產業為例,區域農業面臨氣候變遷壓力與栽培技術不佳,又農民經濟脆弱而無力負擔化肥與農機服務,導致稻作產能每況愈下,亟欲尋求協助。有鑑於地球生命的福祉皆源於自然資源,且科學證據顯示人類必須與自然生態圈共存才能永續維持良好生活品質,因此國合會駐巴布亞紐幾內亞技術團透過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分析稻農所處環境尺度挑戰,提出建立生態農耕策略,引入生態鏈防治、建構生物多樣性環境及循環利用農業廢棄物等措施,提升農民應對氣候變遷與生存韌性。歷經3年的能力建構,稻農耕作面積從低於9公頃擴增至57公頃、白米總產量自3.2公噸成長至46.2公噸及受益農民達500名,部落除了自足亦有餘力出售白米,為社區經濟發展提供助力,以及陸稻生產調適環境衝擊迎來曙光,提供一項農業永續生產案例供國際農業援助借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