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聶紺弩作為參與共和國重大政治文化事件的知識分子,其身份待遇在時代轉折中多次轉變,他對知識分子形象的看法也隨著不同階段的政治運動及自身經歷有所改變,並呈現在其作品之中。筆者以《散宜生詩》為例,選取《北荒草》、《南山草》中自北大荒改造時期記錄勞動的詩作及文革後期回憶獄中生活的詩作,挖掘聶對知識分子身份轉變的看法,探討知識分子如何於文化緘默時期以隱秘的文藝創作為自身的精神找尋出路,在舊體詩的創作中探求更多樣的身份定位和藝術表現。他的勞改詩作把古代士人形象與具有時代特色的勞作相結合,既重現過往典故中自士人形象引申的政治意涵,亦表現了勞改時期知識分子面對突變的政治環境時感受到的身份錯位。文革時期,聶更著意運用隱喻的藝術方式來掩藏心跡、躲避審查制度,體認自我形象並為精神困境尋覓出路,在無法脫困的現實空間中寄託於他物乃至他者形象,以回溯傳統文學和古代詩人精神的形式來自救。他的跌宕一生無妨他用舊體詩的藝術表現形式來建構和思考知識分子形象的呈現,並以此種方式觀察同輩知識分子遭遇,體認時代的悲劇,共震亦牽連起過往時代中政治和統治階級賦予知識分子的命運,為知識分子在政治變革中獲得精神上的自處自洽尋找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