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早期是以重工業發展驅動發展的城市,隨著時代變遷,環境意識崛起,城市轉型遂成為高雄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為求城市的轉型順利,政府遂透過低碳、生態與永續城市的相關政策作為,讓高雄逐步成為生態永續城市,從2003年開始,高雄逐步推動「濕地生態廊道」,截止目前為止,高雄市濕地面積已超過968公頃,共有21處濕地,是全臺擁有溼地數量最多的縣市。 然而,在濕地保育過程中亦遭遇都市規劃開發的衝突,位處茄萣濕地的1-4號道路開闢就是明顯的案例,地方對於開路與否呈現不同立場與態度,支持道路開闢方希冀透過開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而反對道路開闢方則擔心道路開闢會衝擊濕地環境,形成不可逆的生態破壞,此一爭議亦成為城市轉型發展上的困境與挑戰,是故,如何從中找到適切的發展途徑,並兼顧不同立場民眾之權益甚為重要,也是高雄邁向永續城市發展過程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本研究嘗試從茄萣濕地的道路開闢爭議,了解濕地保育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遭遇的環境開發衝擊成因,並從永續城市發展觀點提出對濕地環境開發爭議提出可能的解決對策與建議,以作為濕地在城市發展過程遭遇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育爭議時之參考與借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