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出版的小說《臺灣漫遊錄》,由於作者楊双子採用「虛構譯作/託名虛構」的形式,引起部分讀者誤以為這部小說是日籍女作家青山千鶴子所留下的史料,故春山出版社於4月10日針對此事件作出說明。然而,在出版社的聲明後,在同年四月至八月間,仍引起不同的讀者迴響,從這部小說所涉及的「文學/歷史」、「真實/虛構」之辯,到開展出殖民、百合等多樣的詮釋角度,最後則觸及當代歷史小說的創作美學。 回溯臺灣文學史,1992年王家祥的歷史小說〈關於拉馬達仙仙與拉荷阿雷〉,也因虛構人類學家的筆記而引起爭議。因此,本文欲藉由兩起爭議事件,探問當代臺灣歷史小說中關於真實與虛構之辯,以及其背後所牽涉的作者、讀者對於此一文類的美學想像。首先,本文於第二節中整理1992年王家祥〈關於拉馬達仙仙與拉荷阿雷〉爭議事件的討論,再於第三節中整理2020年四月至八月,《臺灣漫遊錄》相關書評的論點與參與者,勾勒此事件背後隱含著何種歷史小說美學,並與王家祥爭議事件中的作者、讀者回應進行比較,試圖藉由相隔近三十年的事件,反思當代臺灣歷史小說的美學與發展。最後,將這兩起事件放回文學史脈絡,期能初探「臺灣歷史小說」此一類型中,作者與讀者所共築的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