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學校輔導工作從國教法第十條修正通過,以及通過學生輔導法之後,無論在三級預防模式、人員編制與專業要求、輔導工作校內與校外的分工或是對學校教師、學生家長與學生之協助等,均有長足的進步,這其中對國小遊戲治療的重視更是方興未艾,每所小學均努力爭取空間和經費,建置具有療效性的遊戲治療室,期望能更有效的協助生活或學習適應困擾的學生;但是迄今有關國小遊戲治療的相關實證性研究卻顯貧瘠,僅有如陳瑋婷、陳佩玉、洪榮照、陳介宇(2020)探討以桌上遊戲結合社會技巧教學提升一名國小二年級ADHD兒童社會適應能力之成效,或是劉秀菊、鄭如安(2019)以個案報告形式探討結構式遊戲治療對內向性問題兒童介入之影響等,若以科學家-實務工作者的模式而言,國內非常需要實務工作者結合研究者一起有系統地探究與學校遊戲治療有關的變項,無論是歷程研究或效果研究、質性或量化研究,或是個案研究等,這些結果對後續的實務工作者將會有莫大的助益,本文《Play therapy in Hong Kong schools: Views from school personnel and play therapists》即是一篇結合實務與研究之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