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
篇名 |
臺灣地區民眾道德判斷因果機制之研究
|
並列篇名 |
The Study on the Cause─Result Mechanism of Depression of Moral Judgment of People in Taiwan Area |
作者 |
陳怡靖 (Yi-Gean Chen)、鄭燿男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以1994年中央研究院完成的『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調查問卷』當中對於道德判斷的十個問題及其他相關背景資料作為分析資料,提出初歩的道德判斷因果機制模型。經過因素分析結果以亂丟垃圾、說謊、工廠亂排廢水、不照顧老弱、偷工減料、倒會、逃漏稅等七題為公德判斷題:以婚前性行為、外遇、同性戀等三題為私道判斷問題,以統計迴歸分析、路徑分析來看影響公私德的背景因素為哪些,以及中介因素為何,以了解台灣目前民眾的道德判斷問題根據本研究分析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影響公德與私德道德判斷的因素各有不同。在公德判斷方面,外省人、客家人對於公德的道德判斷標準較嚴格。父親教育程度較高以及本人教育程度較高者,公德的道德判斷標準也較嚴格。不過在宗教信仰方面,本研究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對於公德的道德判斷標準反而較寬容。至於私德方面,本研究發現,兩性在公德標準上沒有顯著差異,可是在私德標準上卻是女性的私德標準較嚴格,亦即女性對於性的道德方面要求較高。而父親教育較高,以及越晚出生的人對於私德的判斷標準較寬容。另外,與前述公德的分析結果不同的地方是,本人教育對於私德的影響雖然顯著,但卻是負影響,亦即本人教育程度越高,對於私德(性道德觀)的標準越開放。而有宗教信仰的人則對於私德的標準較嚴格。而研究也發現背景因素對於私德的解釋力較公德大,亦即私德的判斷比公德的判斷受個人背景因素的影響大,顯示民眾在私德判斷方面的差異性較大。在中介因素上,無論公德或私德方面,本人教育及完教信仰都具有中介的作用,亦即個人背景變項對公、私德道德判斷的影響是透過本人教育及宗教信仰的中介作用所致。因此本研究所擬的因果模型獲得實證支持。 |
英文摘要 |
The study, according to analyses of ten questions of moral judgment in “An Investigating Lis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area” devised by Academic Sinica in 1994 and other relate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sets a primary model of cause─result mechanism of depression of moral judgment. Analyses show that seven elements are so─called the judgment of public morality such as throwing the garbage recklessly, telling lies, leaking polluted water from factories, lack of caring for elders, the ins |
起訖頁 |
127-150 |
關鍵詞 |
道德、私德、公德、因果機制、道德判斷、private morality、public morality、Cause-Result Mechanism、moral judgment、morality |
刊名 |
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 |
期數 |
199912 (7期) |
出版單位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
該期刊-上一篇 |
從社會學觀點論九年一貫課程改革 |
該期刊-下一篇 |
讀書治療的定義、功用及對兒童的危險性之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