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降常見的數目字人名怎麼來的?兩百年來學者有種種說法,如生辰命名說,父母年齡合計命名說,父年或母年命名說,祖父或祖母年壽命名說,喜好的數目字命名說,行第說,財富多寡命名說,預期子女長壽命名說。它們都有舉證立論上的問題。本文補充實例實證,證明諸說均可並立,除了最後兩說之外。清末以來學者相傳元朝曾規定老百姓只能用行第或父母合計歲數為名,並且認為這是一種階級的烙印。本文指出這是無中生有的士大夫階級偏見。朱元璋的伯父名五一,父名五四;常遇春、湯和兩人祖上三代名四三、重五、六六,五一、六一、七一;張士誠兄弟原名九四、九五、九六。這些人名中的數字,或說是出生時父母年齡之和,或說是祖父或父母親的壽數。兩者都不足據。本文認為這些人名的首字可能是序輩字,末字可能是行第字,猶如念一、百二、千三、萬四之類的人名中,首字念百千萬諸字表示輩份,末字一二三四諸字表示出生次第。已往學者有關數目字人名的其它不當議論,本文均予辨正。但本文仍留下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唐宋以來大量出現數目字人名的這個現象,怎麼解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