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十年,海外學界逐漸發出「牟宗三真的重要嗎?」的質疑之聲。焦點在於牟宗三運用了一套類似西方形上學的話語系統重構了傳統儒家思想,其適切性及哲學意義何在?法國學者畢遊塞提供了一種有建設意義的批判性回應。他選擇以工夫實踐為基石,重新釐清「道德的形上學」的核心洞見與「無執的存有論」的義理旨趣:通過工夫實踐而實現主體轉化。這一工夫論的人類學維度可以實現對康德的自律概念的邏輯擴張,成就一種道德法則「時時」呈現的「自律的生命」。這一具有日常性的工夫視角提供了兩個新的工夫論問題:自我與他者之間如何感通?本心與習心之間如何交織統合?牟宗三嚴格區分了逆覺與順取、頓教與漸教,畢遊塞在承認這一「工夫論差異」的前提下嘗試著解釋兩者之間非因果性的連續關係,為此他將法國理論中的多元工夫論思想引入討論。在這一新的工夫論視域下,我們可以經由牟宗三而展開一種富有成效的跨文化對話與工夫論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