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愛因斯坦等人提出EPR悖論質疑量子力學的完備性,也讓人們開始注意到糾纏態。三十年後美國物理學家貝爾指出EPR悖論和量子力學對相同實驗的預測不同,並由美國物理學家克勞澤(John Clauser)、法國物理學家阿斯佩(Alain Aspect),和奧地利物理學家塞林格(Anton Zeilinger)在實驗上相繼驗證成功。這三位物理學家在實驗上的貢獻不僅對糾纏態的應用有所突破,也使量子資訊技術得以推進,因此共同獲得2022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量子糾纏的應用包含擁有優異安全性的量子通訊與速度可以遠高於傳統電腦的量子運算,這些優勢讓量子資訊成為先進國家非常重視的領域。本文先介紹何謂量子糾纏,並介紹歷史的脈絡,從中可以看到三位獲獎人的工作在物理史上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