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之學本出於史家,自孔子為《春秋》一脈相承,司馬遷私淑孔子,《史記》師法《春秋》,《史記》之筆法,上承《春秋》書法,借比事屬辭之要,發明一家之言。漢高祖劉邦嫉賢妒能,於漢興之後,對於功臣之猜忌,往往而是,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亦不能免於其禍。以〈蕭相國世家〉為例,司馬遷運用之筆法有三:一、筆削取捨,詳略互見:史公撰史,擇其所要,數人一事時,往往僅放於一篇之中,如:韓信之用與死和蕭何相關,兩事於〈蕭相國世家〉俱言:「語在淮陰事中。」足見詳細錄篇者,為司馬遷認為對蕭何重要之事。二、屢書再書,以見美惡:承前言,詳細被記錄於〈蕭相國世家〉者,已是重要之事,若其事於篇中再書,更見其特殊之處,如「轉漕給軍」之功,先詳敘其事,又兩見稱於劉邦、鄂千秋之口,此見茲事於漢之大功。三、序列見義:《史記》編次百三十篇,隱含史公之義,〈蕭相國世家〉序於漢初異姓世家之首,見其足應「開國第一臣」之名;又見〈曹相國世家〉序於蕭何、張良二人之間,蓋因史公欲代韓信之事,以憫淮陰侯之奇。前二者為就篇內討論史家筆法,末者則就篇章排序論蕭何在司馬遷心中的評價。透過此三法,論述〈蕭相國世家〉中,蕭何在司馬遷筆下所呈現之身披萬世之功的開國第一人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