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在區分兩條脈絡(廣義文明論的國族敘事與以從事傳統文化闡釋的知識人為主導的,主要著眼於儒家典籍和精神義理闡釋、弘揚和推廣的文化運動)的前提下,闡明如下觀點:1.「儒學復興」的出發點和著力處,應當首先是克服當前無所不在的倫理危機,在經歷了長期的撕裂後尋求倫理的重建,而非夢想恢復歷史上儒家貫通文明肉身不同層面的社會角色,更不是恢復傳統禮制及其政治功能,那也是完全不可能的;2.和上一點相關聯,「儒學復興」應當是「社會」優先而非「政治」優先的;3.「儒學復興」作為向全社會輻射並且獲得某種強有力民間迴響的思想文化運動,應該是「人際關懷」優先於「人文關懷」,「仁」優先於「禮」,關愛優先於等級秩序;4.「儒學復興」作為思想文化運動,能否在社會層面結出果實,一個關節點在於:非血緣的、非宗族的,打破精英與民眾隔截的,集「傳道」與關愛於一身的,遍地開花的「儒家社群」,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這關涉到重構儒家「肉身」。相關構想亦表明筆者並不認為「儒家」只是現時代中國社會中多元中的一元,正如你不可以一般地認定基督教只是現代西方文明中多元中的一元一樣:它們仍然具有某種規範和形塑一種文明的基礎性承擔。這同時意味著筆者並不贊同李澤厚的美學烏托邦和余英時所謂儒家只能夠在「私」領域發生影響,如果儒家可以在「儒家社群」的意義上重構中國社會及其秩序,你又如何劃定它屬於「公」領域還是「私」領域?「儒學復興」的終點目標當然不是什麼「家」什麼「派」,而是一種「文明」的重構與新生。5.上述觀點也同時意味著:筆者不贊同把「儒學復興」全然綁定於「富強」主題或「帝國」夢想,也不贊同把儒家綁定於「主義」,無論是「儒家資本主義」還是「儒家社會主義」,正如我們不可以把基督教綁定於某種「主義」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