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有超過57萬名的婚姻移民,其中原籍中國的配偶(以下簡稱陸配)雖然占65%,但陸配政治參與相關的研究或報導卻相對稀少,這與台灣和中國在政治上仍處於敵對狀態有關,間接導致陸配的政治參與受阻。2003年時任高雄國大代表林應專在媒體採訪中表示:「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預計,到2015年將有30萬到40萬的『大陸人』拿到中華民國國籍。這群『新外省人』將『可以輕易支持出8個立委』。」這篇報導充分顯示台灣政府擔憂陸配取得投票權後可能對選舉結果產生衝擊,進而左右台灣政治發展。然而,在金門卻能見到陸配成立協會,積極向政府爭取應有的權益、提出政策建議,以及協助政府宣傳政策等,並且發起各項公民行動,諸如反萊豬公投遊行活動、針對長輩與弱勢家庭的居家關懷服務。在個人層次方面,則能見到陸配參與當地社團、宗教活動、社區發展協會等,透過自身行動來解決社區問題,部分陸配甚至成為社團或協會的幹部。為何金門社會可以孕育如此活躍的移民政治參與?金門本身具有哪些特殊性?以及這些經驗是否能夠被複製?將是促進移民政治參與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