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是否有錯,是一個複雜且需要多維度考量的問題。在不同的立場和不同的語境下,「小人」的語義會隨之改變。在早期,「小人」主要指相對於上層管理者的平民。直到孔子的出現,「小人」的語義才發生了變化,在原基礎上多了一層道德上的貶義。在《孟子》的語境下,「小人」卻有回歸原初語義的傾向,同時孟子對「養其小者」的「小人」有了一定的理解與寬容。在後世的爭論中,理學家們對自私自利的「小人」大體持批判與指責的態度,但隨著明清之際「私」的合理化與正當化,自私的「小人」逐漸被經學家們所接受。因此,「小人」的對與錯,與評價者自身的價值取向及經歷的社會思潮有著重要的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