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本期專題內容乃接續上學期於中央大學所舉辦系列演講而來。演講總主題「定靜工夫視野下的愛情與神聖」分別由曾昭旭、林安梧、呂光證三位教授主講,第四場由本人針對前三場進行義理連結及進一步發揮。其中三月份首場,曾昭旭強調傳統儒學「五倫」中以父子之「孝」作為君子修養之主軸發展,時至當今應該轉換為夫婦倫之實踐,透過夫婦相互愛護及理解溝通,達致孔子強調「仁者愛人」的仁愛境界。四月份場,林安梧認為從夫婦倫出發固然是個轉進方向,不過與其從小愛進入大愛,不如由基督的博愛;佛陀的慈悲;儒家的仁愛直接切入生命的核心,將自我消融在大愛的無盡生養與奉獻之中,從而得到與萬物一體的真機實感。五月份場,呂光證以涵靜老人(李玉階,1900-1994)的儒道思想及華山修行體悟,就涵靜老人手著《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後更名為《新境界》)「和子論」「電子論」觀點,試圖從生命本源處詮釋同性戀的愛情與神聖可能。在宇宙本源的觀復下,無論是異性或同性戀,紀伯倫 (Gibran Khalil Gibran, 1883-1931) 所謂「捧水之樂,在於水不在於手」,只要是無私地奉獻,靈魂的真誠交流也可以呈顯出愛情的神聖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