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從199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Paul Crutzen、Mario Molina以及Sherwood Rowland等三位科學家,他們解釋臭氧於大氣中生成和分解的化學機制所做的前瞻性研究,進而促成人類從1987年達成《蒙特婁議定書》,開始在全球範圍禁用CFC化學物質,其中就包括我們熟知的一種空調製冷劑──氟利昂。此一全球性對人類福祉的有效合作關係,正在由一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及兩組經濟學與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所謂的『氣候變遷的諾貝爾獎──三位一體』複製中,進行規模更廣,影響程度更鉅,甚至於改變人類生活的全球性倡議。本文旨在論述以聯合國IPCC所主導的AR4、AR5、AR6等評估報告中,其對未來全球暖化的各種不同的情境分析結果,讓高層的政策決策者採用,並告知AR6 SSP1-1.9情境是IPCC認為最樂觀的情境,描述了一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50年左右降至凈零的世界。Keywords: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減緩(Mitigation);適應(Adaptation);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 AR);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