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代初期,國民黨在臺灣的改造運動,是國民黨能否振衰起弊,立足臺灣的極具關鍵事件。其醞釀過程,固有徹底檢討大陸戡亂失利之內緣因素;更重要的是,為求在復興基地臺灣立穩腳跟,從頭做起的外在未來考量。是以,這次的改造運動,較之國民黨以往的改革,無論就深度或廣度,都更加的深入與全面。基本上,改造的面向有四,即:(一)、改革領導機構,重建基層組織。(二)、開展教育訓練,強化組織紀律。(三)、拓展黨的社會基礎。(四)、整頓財務和黨營事業。而就事後結果論,此四大改造工作,都收效甚鉅。當然,除了上述四大方面的改造內容外,蔣介石之所以積極在臺灣從事國民黨改造運動,尚有進一步深意在。即排除大陸時期掌握黨機器的「CC派」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勢力,取而代之的陳誠和蔣經國力量的介入;尤其「太子派」蔣經國的勢力,在其後甚至凌駕於陳誠之上,從而亦對蔣先石安排蔣經國接班,掃除障礙,奠定基礎。故對蔣而言,此更是改造運動的具體成果。總之,國民黨經過改造運動後,無論在性質、制度、成員、任務、作風等方面,都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亦為國民黨在臺灣的生存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國民黨其後能在臺灣長期執政,平情而言,改造運動是功不可沒的。本文,即針對此一影響國民黨在臺灣發展,至深且鉅之關鍵事件,作一全盤的論述與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