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在公部門服務,傾向從體制角度看待都市、建築與構築的問題。係因「空間生產」不會獨立於學術與專業,而是鑲嵌於社會與經濟,當然也離不開文化與政治。不從體制角度來觀察影響技術的法令、規章及背後看不到的關係及背後的慾望,其所提的行動,往往隔靴搔癢抓不到重點。另一個理由是臺灣都市、建築與構築,從日據殖民現代化開始,歷經戰後冷戰格序到今日全球化與網絡世代崛起,都市空間體制運作百年以上,臺灣空間體制早本土化。還陷入西化與本土化的路線辯論窠臼,而不面對並反省都市設計體制設立的原始初衷。那臺灣都市空間問題將持續裹足不前,也失去專業對於本業應盡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