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袖長袍」形制可常見於表現士人形象的繪畫之中。本文主要以明代描繪士人形象的作品為主,輔以《三才圖會》、《輿服志》等文獻記載,梳理明繪畫中士人常穿著的「廣袖長袍」的起源與流變。文章第一部分以經典的畫題「香山九老」在不同年代的三個創作版本作為起點,將退隱士人所著的「宋式直裰」追溯至孔孟之鄉的「逢掖大袖衣」(551-479),對比發現明繪畫兩個版本中的士人所著服飾形制更為豐富,體現了明代對於服飾等級關係的要求。而文章的第二部分則承接對傳謝環(1426-1452)《香山九老圖》卷的觀察,繼續探索明繪畫中上衣下裳、深衣袍衫等寬袖長袍形制,並得出以下相關結論:上衣下裳具有同色、上黃衣下白裳及變化更豐富的幾種穿著習慣,上黃衣下白裳應可看作明代士人對於唐朝讀書人服飾的一種復古傾向;至少在明後期,對於此形制衣與裳的顏色應未有嚴格的規定;深衣制中既有皂緣之衣,亦有單薄的袍衫式,袖子的寬大則似乎表現了士人對於魏唐士人瀟灑氣度的嚮往,也成為了作品中具有表現力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