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影響最重大的教育政策莫過於十二年國教與一○八課綱的實行了,這個號稱自九年義務教育與九年一貫課綱之後最大的一次教育改革已在二○一九年八月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其中不乏各界討論與辯論;而藝術與哲學兩個最精粹的文化領域在這個政策下的具體實踐處境為何呢?甚至,是否有被真正的實踐呢?基礎教育代表著一個國家塑形其公民素養的培育機制,德國思想家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認為教育是「一種由知識以及整個精神和道德所追求的情感而來的內在之物」,也就是人性理想是透過知識、情感與道德來塑型。朱子也說,「教人之道,自外約入向裡去,故先文後行。而忠信者,又立行之方也。」此即透過外在的教化與約束可於內在形塑出一種精神性價值,並實踐出來。因此基礎教育的核心目的應是一種立德、立心、立行的成人之教,即一種精神向上的塑形,達到人性啟蒙、至善的培養過程。此點在我國基礎教育無論是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五育並重或是九年一貫的人本教育、多元能力以及十二年國教的全人教育與素養導向,就基本教育總綱而言都是內在蘊含著此基本精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