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是政治上一項相當重要的課題,中國漢、魏晉之際,對於「人材」的問題亦極為重視。此二時期,「實用」雖同是其大原則,但二者對「人」的品評卻因時代背景等因素的變遷,而產生了重大的轉折。漢代以德行為品鑑標準,而曹魏卻以人之才性作為考量審核的尺度,此二種不同的品評標準,也間接地使中國的審美觀產生了轉化現象,為中國理性判斷之外,提供了另一種興味、美學的感性判斷。--中國審美轉化的現象,在《人物志》一書中漸露出了曙光。是故本篇文章即以《人物志》一書為範圍,對此書之作者劉劭的姓名爭議,從古人主張其名與其字必有所關聯,以及其姓名出現的時間順序,作為考量探討的二大方向,並對劉劭的生平事略,與《人物志》一書的成書時代、版本著錄等問題加以考察介紹,另也對《人物志》的成書原因,以及其時代背景、社會脈動分為(1)訓詁、譏緯之危害--沒落的經學;(2)老莊思想的崇尚;(3)人才選拔與品鑑之風的轉化三大方向一一思考探究,以作為了解中國漢、魏晉時期審美觀轉化的論述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