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雙江(豹,一四八七〜一五六三)與羅念菴(洪先,一五○四〜一五六四)二人的思想,在明代王門中頗具爭議性,前輩學者已論及之。故本文的論述重點,不在於建構雙江與念菴二人的思想體系,而在於探討他們為學悟道的關鍵性工夫--忽見心體和徹悟仁體--當該如何理解。依據牟先生的說法,「天道性命相貫通」是宋明儒者的共識,而筆者認為這樣的意識,落實在儒者的道德實踐時,即是大悟、大省、頓悟、見體的工夫。而大陸學者陳來先生,曾以「現象學的描述」(Phenomenological description)之進路,來理解此頓悟、見體的工夫。他將此工夫類化於西方宗教上所謂的「神祕經驗」(mystical experience),指出宋明理學(尤其是心學傳統)中,包含有神祕主義的傳統。筆者認為陳先生如此的理解,會使儒者頓悟、見體的工夫,失去其在道德實踐上的必然性與普遍性,恐有待商榷。基本上,筆者贊同陳先生所採取的研究進路,但若以「神祕經驗」來理解宋明儒者的頓悟、見體工夫,難有正面且積極的意義。於是,本文試圖以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的「高原經驗」(Plateauexperience)來理解雙江與念菴、乃至許多宋明儒者悟道證體的經驗。指出頓悟、見體的經驗,是要透過一生的努力與實踐而達成「真我的圓滿實現」(Self-realization),它能彰顯吾人的「終極價值」。這種經驗在超個人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中有其普遍性,並被證實為人類心靈的最高需求。因此,筆者認為以「高原經驗」來理解宋明儒者的頓悟、見體工夫--猶如雙江的「忽見心體」、念菴的「徹悟仁體」,不僅能避免「神秘經驗」一詞可能夾雜的歧義性與不確定感,甚或實踐上的偶然性;相對的,它能對儒者的頓悟、見體工夫,提出正面且積極的意義與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