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早期因受日本殖民影響,傳統社會文化的效應,因此助產向來為女性擔任,認為女人因為擁有生產經驗,所以更了解女人(吳嘉苓,2000)。但藉著歷史軌跡可知助產專業的走向,即便女人扮演助產接生的角色,助產專業並未賦予她們實質社會位階,而是呈現逐漸凋落的現象。根據郭素珍(2009:77)的分析,助產衰退歸咎於國家政策失衡、社會結構制度上的改變、醫療業務需求的轉化,使得助產教育一度中斷多年。這樣的結果,卻促進了產科過度醫療化、產婦剖腹產機率提高,使政府重新檢視恢復助產教育的可能性,得到再出發的契機(邱宜令、周汎澔,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