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哲學(Feminist Philosophy)在西方處於顯學的位置,其研究的議題包括但不限於男女平權、兩性平等和多元性別等。隨著跨國的(Transnational)女性主義理論日臻成熟,如何挖掘和發展適用於本國文化傳統的性別理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學者們通過研究發現,中國歷史上既有呂后和武則天式的「女王」形象,也有「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式的「女僕」形象。1隨著「婦女能頂半邊天」等兩性平權思想的興起,學者們逐漸意識到中國性別理論的豐富性,並且認為儒家思想其實應該被視為中國性別歧視的理論來源。無論是出於何種歷史因素的考量,儒家確實有諸如「男尊女卑」、「夫為妻綱」和「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等帶有強烈性別歧視色彩的理論主張。此,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儒家學者在面對性別議題時好像都患上了「失語症」(aphasia)。2儒家和女性主義的關係變成單向度的,即女性主義單方面的批評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