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的在探討共同生產運用在社區照顧上的可能性,同時探討學者∕專家∕社區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希望藉此研究提供政府推動社區以共同生產方式建構社區照顧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所謂共同生產(coproduction)係指服務遞送的過程中專家與社會大眾(professional-public)扮演平等的參與角色,專家與社區是一種夥伴關係的建立。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使用焦點團體法與深度訪談法分別收集「民溪模式」的ABC執行單位與頂菜園社區對於長照2.0運行狀況之想法,以及專訪據點負責人如何知悉和解讀長照2.0制度,還有如何看待長照2.0中A、B、C點的互動關係。
研究發現,透過共同生產可增進社區知能,調整身分認知,進而從服務接受者轉為生產者,使社區居民真正成為在地老化主體。據此,建議政府將共同生產的概念導入社區照顧,建構社區互助體系。其次,嘉義縣C點可以長青活力站為基礎,進行銜接與轉型,以符合長照2.0在地老化的政策目標。最後,將社區照顧視為互助共生的過程,聚焦社區全人發展,讓長照能夠整合與共創,改變傳統的社區照顧的依賴模式,達到在地老化與照顧社區化的目標。最後,應該更重視在地性及社區特色,促進共同照顧圈的營造,持續社區對長照知能的培力,方能融入社區,建構長期照顧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