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政策是一個新興的社會語言學論題,以色列語言學者斯波斯基(Bernard Sposky)《語言政策》(2011:48)一書中指出,語言政策理論的特點之一是語言實踐、語言信仰(或語言意識型態)與顯性的語言政策(或語言規劃)的三位一體性。這個特點彰顯了語言政策的論述應包括語言實踐與語言的族群意識及語言社會生活的規劃三個方面,黃宣範教授(2004)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乃是本地語言學家身歷其境所做的台灣語言社會學宏觀研究的經典之作,曾獲得1993年行政院新聞局重要專門學術著作獎、1995年巫永福文化評論獎。該書主要內容是探討台灣各族語言使用、語言遷就等現象,了解台灣各族群活力的強弱,族群意識的異同。這些問題的理解,有助於澄清語言與權力的辯證關係,制定合乎公義精神的語言政策。該書有四章與語言政策相關,即3.台灣的語言衝突,4.國語運動與日語運動——比較的研究,11.廣電法和影視中的語言問題,13.各國的語言政策。由語言生態的調查到問題意識的提出,凸顯台灣語言政策的偏頗,可視為具有宏觀視野的「語言政策」白皮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