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有文事必有武備。」中國武術的發展淵源甚早,上古時代為防禦野獸及保衛性命,運用四肢而生的技擊之術,而後至軒轅黃帝時,為討伐異民族蚩尤而有磨石鑄劍的武器興起,期間經春秋戰國時期的戰事紛亂,魏晉南北朝時印度達摩大師傳入十八羅漢手、易筋經,其後少林寺的拳術技術廣為流傳,直至清末民國初年創設精武體操會、中央國術館,武術運動在中華民族早已奠下深厚的基礎,武術可說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運動項目之一。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家,儒、釋、道、法、墨等,深深影響體育的發展:儒家「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釋家「重來世,輕肉體」;道家「清靜無為、靜性養功」等,這些思想間接成為阻礙我國體育發展的原因之一。其中道家思想家所推崇的「導引之術」及「養生之道」,求養形以延壽長生,雖偏重精神方面的修養而較忽視肉體的鍛練,惟對於後世「氣功」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