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8月21日,全台各城市的街頭,佇立著一群又一群的人,豎起耳根專注的聆聽來自收音機的聲音,他們的心思全然被一項正在日本進行的棒球賽所吸引,此因當年參加全日本中等學校棒球賽(俗稱的甲子園棒球賽)的台灣代表隊,已經在眾人的意外聲中,連過三關晉級冠亞軍決賽,對手是被譽為甲子園史上最強的隊伍-中京商業。這是一支由漢人、原住民與日本人組成的棒球隊,未曾因1931年的冠軍戰中落敗而為人忽視,隊中表現優異的漢人與原住民,讓台灣棒球的榮耀不再由日本人所獨占,為這支球隊豎立重要的典範,他們是來自嘉義的嘉義農林學校。嘉農的傑出表現,堪稱為日治時期台灣棒球史的重要典範。一般而言,日治時期嘉農棒球的發展約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1931年嘉農奪得甲子園亞軍的黃金階段,1接著則是1935、1936年連續兩年取得甲子園代表權的階段,最後則是1940年世代,這段期間嘉農雖未取得甲子園的代表權,但仍是台灣中等學校比賽的常勝軍。2而至戰後初期,台灣棒壇最為頂尖的好手,也多數出自嘉農,換言之,嘉農的好手扮演著台灣棒球跨越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的傳承工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