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在相關先秦兩漢典籍中,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醫學史料與論點,對於傳統醫學具有很高的研究參考價值。但扁鵲在歷史化的敘事中,雖是「歷史文獻」卻帶有濃厚的「神異色彩」,實有進一步探究與釐清之必要。故本文結合文本詮釋及圖像學研究方法,考述「扁鵲」的相關事跡,並探尋「扁鵲」的形象嬗變及其意義。首先從先秦兩漢典籍中爬梳與比較各個零星與不同特徵的扁鵲材料,通過敘事異文及醫案等事跡考察,還原扁鵲在歷史與神話傳說的本來面目,並對扁鵲的形象變化及其意義進行分析概括。文中經考查認定「扁鵲」原來應為黃帝時代的醫家,其醫術及醫德高深,後來「扁鵲」一名遂成為名醫的譽稱之辭;而《史記》中的扁鵲「秦越人」概定其生活年代約為戰國初期(西元前407年-前307年),屬於信史真實存在的人;而春秋時期的扁鵲事跡,或為傳說,或為杜撰,或有另一「名醫扁鵲」所為,非戰國初期之「秦越人」所經歷。其次,透過秦越人概定之生活年代,考證與釐清文獻内人物的相關問題,其中關於扁鵲「學師長桑君」、「為趙簡子醫」及「過虢醫太子」之事跡與秦越人之年代不符,不能是秦越人所為;惟其生存年限涵蓋「望齊侯之色」的事跡,故可能為秦越人所親歷。最後依據文獻資料所記載的扁鵲醫案、事跡及圖像,探究其内容結構、核心論述、文化内涵及普世意識等,發現扁鵲在不同的時期所呈現的形象是變化的,如成為「傳說人物」、「神醫形象」、「圖騰崇拜」,甚至成為「道教神祇」之一,這些形象在當時都具有不凡之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