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世界衛生組織於1948年對''健康''下了如此定義:''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OFFICIALRECORDS OF THE WORLD HEALTHORGAMZATION, 1948)。一個人的身體生理機能無虞,心理、社交功能也維持在良好的狀態,才能稱其健康。台灣民眾對生理疾病的病識感高,也願意主動尋求治療,卻較少正視心理疾病。年初時演藝界名主持人在節目上表示憂鬱症是一種不知足的表現,引起大眾譁然,顯現出許多台灣民眾對憂鬱症仍有深刻的偏見。許多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對疾病本身有歧視及誤解,因此不願接受患病事實,遑論接受治療。衛生福利部推估,台灣約有200萬人患有憂鬱症,然而真正就醫的人可能不到5%。許多人認為自己「只是暫時心情不好」、「過一陣子就好了」,延誤憂鬱症的黃金治療期,多數患者就醫時已是處於重鬱症的狀態。在促進健康照護的這條路上,提升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及關注是相當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