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骨質疏鬆症每年造成許多民眾因骨鬆性骨折而引發急性疼痛、行動受限、臥床及失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民眾對骨質疏鬆症的知識缺乏、醫療人員的警覺性不足、診斷工具的可近性受限等因素,往往導致患者在發生骨鬆性骨折後,才能獲得診斷並獲得適當治療。目前診斷的黃金標準為依據中軸型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ry, DXA)測定腰椎、股骨頸及全髖骨的骨密度,然而其可近性低、具放射線、儀器無法攜帶及檢查費相對昂貴等缺點,而有許多篩檢工具被提出,如定量超音波(quantitative ultrasound, QUS)、周邊型定量電腦斷層(pQCT)及周邊型雙能量X光吸收儀(pDXA)等;另外也有許多藉由臨床危險因子預測骨鬆性骨折風險的工具被發表,如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FRAX)、骨鬆風險評估工具(the osteoporosis risk assessment instrument, ORAI)及亞洲人骨質疏鬆症自我評量(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 OSTA)。本文對QUS的原理及其在骨質疏鬆症的臨床應用與經濟效益,做相關文獻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