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冷傷害包含低體溫症(hypothermia)、凍傷(frostnip)、凍瘡(frostbite)、及非凍傷性冷傷害(nonfreezing cold injuries)。其主要影響族群為老年人、流浪漢、酒醉者、冒險家和軍人。其中以老年人及發生於農村或低收入地區的冷相關死亡率較高。人體核心體溫最佳調節範圍為37°C±2-3°C[1]。五種熱量散失機制為輻射、傳導、對流、蒸散和呼吸[2],又因皮膚為主要熱交換的區域,約90%熱量交換經由其負責。飲酒或特定藥物會引起的血管舒張而加劇熱量損失,某些疾病和藥物也可能加重或使患者易遭受冷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