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學、思想承襲著魏晉高度自覺的風氣發展,文化、民族一視華夷,社會風氣較以往開放、多元。唐王室因認為老子為其祖先而特別重視道家思想,佛教也於此時大盛。佛教對唐文學的影響,主要通過士大夫對其人生抱負的描寫、生活情趣的抒發作品中看出,除唐詩外,更直接拓廣了文學體裁,如俗講及變文,此外,唐代還出現了大量「詩僧」,詩僧、文人互為好友,方外、世俗不再那麼壁壘分明,當時最流行的文學體裁與佛教發展下的禪學思維相容,激發別於先前的妙智作品。因而本文擬就當時受人尊崇且影響後世甚遠之中唐詩僧--皎然為研究對象,他所提出的詩學理論,俱表露於其《詩式》、《詩議》及部分禪理詩中,有多處與禪學相通涵容,將以皎然「中道思想」、「取境說」、「文外重旨」三大面向觀照其詩學理論與禪學思想間的交涉,以〈詩有二要〉、〈詩有四離〉、〈詩有七至〉、〈辨體有一十九字〉、〈重意詩例〉等篇章印證,談詩意美感與禪學智慧的交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