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中華文化中頗為重要的一種傳說生物,對中國社會影響深厚,既是受崇拜敬畏的對象,也普遍融入百姓的生活,過去是帝王權威的標誌,至今仍被視作國家民族的象徵,對於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主題。然而大約在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現代人很快便認識到龍的存在並無法用科學證實,因此研究者們首先就必須面對一個根本的問題:「龍究竟是什麼?」現今對龍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尋找龍的起源與原型,二是避開無法證實龍存在的限制,從信仰、圖像、文學等角度來進行研究。時至今日,雖然龍的原型問題尚存有爭議,但以現代的角度為龍重新建構出的形象已經大致成形,不過筆者觀察到,中國歷史上仍有許多關於龍的記載似乎與新建構出的龍並不完全相符,這顯示了研究使用的材料以及觀察角度可能尚有待擴充。為了更貼近古人的角度,繼承了歷史性敘事手法、具有史料價值的筆記小說就是相當重要的一種材料,近年已有不少研究者注意到了筆記小說中的龍擁有不同於傳統印象的多元性,並且都強調唐宋時代的龍由於佛教的影響開始了新的發展,關注著龍在此時期發生的變遷,不過與此同時,龍的「外型」這項最基本的元素卻沒有隨之得到新的探討。為了補充前人的研究,同時也為進一步的研究鋪路,筆者將以唐宋筆記小說為題材,針對龍的外型重新進行分析,以期對中國的龍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