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屏東縣高樹國中葉永鋕同學意外死亡事件,普遍認為此事件和學校未重視他的性別特質,及沒有教授多元性別教育有關,因而引起性別平權教育人士、社會學家和社會工作者的關注。同年,教育政策從兩性教育延伸轉化成性別多元教育,並促成2004年制定《性別平等教育法》時更注重性傾向、性別特質、性別認同等內容,「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亦更名為「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在葉永鋕事件中,也凸顯出性別議題在社會與親職教育中的重要性,因而,2002年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以下簡稱本司)加入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社會與親職小組參與相關推動工作,迄今恰好滿10年,謹拙筆記下這10年間社會教育司工作的點滴,與諸位讀者分享。2002年本司甫加入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社會與親職小組工作之初,不可諱言,各直轄市、縣(市)家庭教育中心對於性別議題的理解及掌握,仍較顯侷限及狹隘,多半是舉辦兩性關係成長、兩性交往、或婚姻教育活動中提及性別角色等議題,並進行家庭暴力防治宣導。當時兩性平等的觀念雖已被各界所重視,但是,實務推展上尚未具有多元性別的觀念,為避免未能真正推廣性別平等的正確理念,反而導致複製性別刻板化之虞,開展家庭教育工作人員對性別平等概念的認知與敏感度,及其如何與家庭教育工作相連結的方法,是本司首要推動工作,亦是現今持續耕耘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