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一學派的心理學家,或是哲學家,談到人如何獲致快樂,先決條件似乎總是一樣:了解自己,進而悅納自己。人若要成為領袖群倫者,除了了解自己外,更要超越自己;然不管如何,總要先通過「我就是我,無人能取代」這一個人生發展的關卡。而人有許多需要自我了解的面向:智能面向的我、生理面向的我、情緒面向的我,以及性別認同面向的我。從入學始,學生在課室中及成績單上,接觸到智能面向的自己;從各種體能活動中,看見生理面向的自己;每一次與家人、朋友的靠近或疏離中,認識自己的情緒地圖;也從自己的裝扮與品味喜好,逐漸貼近自身的性別認同。這些認識與發展,是一輩子的事。從小開始,至死方終。既是一輩子都要面對與學習的事,老師,或是家長,總希望能透過結構性的教學體制,才能讓每一個小孩,有機會學會快樂地成為自己、超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