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截至民國98年11月底,全臺新移民人口有42萬8千多人,為數眾多的移民,不僅讓土生土長的臺灣人被迫要看到文化的多元與差異,更要在容忍差異中學習欣賞差異與擁抱差異。本期的專題為新移民女性的聲音,有多位女性新移民在夏曉鵑教授的鼓勵下,提筆為文,對越南、泰國、印尼、與臺灣的婚嫁制度提出她們的的觀察、反省與批判;她們也分享了對臺灣移民法制壓迫的親身體驗,以及對孩子學習與教養的殷殷期盼;透過上述這些文章,我們均可體認新移民女性要成為與我們一樣的——臺灣人——取得身分、居留、乃至於社區的認同,仍是一條漫漫長路。1988年,我在美國唸書,有一門學程必修課叫做「多元文化與婚姻治療」。期末要繳交小組報告,我們同組數人受邀到一同班同學家討論撰寫計畫;我的白人同學主人在自家門口迎接我們時,非常熱情的想取悅我,大聲嚷嚷:「我家的瑪利亞來自臺灣,可惜她今天休假,要不然妳們可以來個同胞相見歡。」討論過程中,主人看我放開心胸,大吃大喝,便又很自在評論起我的身體與文化認同:「麗安好像沒有燙睫毛,我家的瑪利亞說臺灣女人都很勇敢,很多人都冒著瞎了的危險去燙睫毛,她聖誕節回臺灣一趟就燙了又捲又翹的睫毛回來;麗安肯定跟我們美國人一樣膽小。」我當場垮下臉,不吃也不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