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八風災的週年回顧這個令國人難忘的災難紀念日時,我們決定從性別的角度來反省它所帶給我們的經驗與啟示;在關切災民重建家園進度的同時,我們希望藉由幾篇來自第一線參與者所記錄的觀察與省思,累積我們對災難、救災與重建的理解。畢竟,如何與災難共處,是未來我們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在本期文章中,學者彭渰雯清楚地分析了性別與環境變遷的關係:當環境變遷與暖化議題成了燃眉之急,其對不同性別的人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性別觀點如何有助於我們思考環境變遷下,皆成了既在地也全球化的新課題。從本期作者達努巴克從原住民與性別運動的角度所記錄的救災經驗中,我們看到災民臨時安置中心裡托育的需求;由於缺乏性別平等的觀點,這些安置中心往往無法顧及災民的隱私以及婦幼安全的基本需求。政府在發放補助時以家戶為單位的執行模式,可能使得女性無法實質取得這些重要的經濟補償;更重要的是,以「門牌」號碼為補助發放對象的方式,也讓習慣氏族共住的某些族群、單身者或同志伴侶等「非典型家庭」在取得經濟補償時產生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