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痛苦烙印自從讀國小開始,小朋友口中最愛的體育課,卻是我最討厭上的課程。或許是爸爸根本不注重孩子的運動,加上媽媽一直對孩子說:「運動太激烈,對身體不好。」漸漸的,我跟運動越離越遠。要跑步跑不快,要跳遠跳不遠。每次老師要測驗體育成績時,我總是被同學取笑的對象。偏偏我的個子又長得高頭大馬的,外表看起來好像體育很好,可是事實上卻缺少運動細胞。翻開我的體育課上課史,不僅僅是一場惡夢,還是求學生涯中最痛苦黑暗的時刻。上小學打躲避球時,我總是那個目標最顯著,第一個被擊中出局的人。國中時,上跳箱,跳坐在箱子上,被老師痛罵一頓。高中時,沒選上排球班隊,從此變成永遠的啦啦隊。大學時,補考擲標槍被同學取笑。在老師的責罵聲、同學的嘲笑聲中,我痛苦地熬過十六年的體育課。這種不友善、不通人情的體育課,成了我兒時最痛苦恐怖的烙印。翻閱《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30期,正好提到有關性別與運動的專題,讓我有機會去檢視這一段不愉快的體育課經驗。藉著黃明宏所寫的〈國小校園中運動與性別的觀察和省思〉,做一番自我審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