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我們所能看見的多數經學史的著作中,對於朝代更迭極為頻繁的五代十國的經學研究,似乎一直存在著某種忽略的、或者不夠深刻的認知現象,以致於一般學人在論述整個中國經學史的發展時,難免要面臨自唐代《五經正義》注疏之學如何可能開展出宋代「疑經改經」研經態度的轉折的疑問?以及,就經學「史」的縱深角度來看,如何填補五代十國在時間上空白的困惑?「輕易的略過」已不再能滿足我們的疑惑了。因此,本文將以現今仍能知道的(不論其文本本身是否已經不在)曾在五代十國時期出現過的經學著作,以及前人對這些著作所曾提出的看法,做最大可能的推論。並且對於在那樣一個戰爭不斷的時代裏,國家隨時都面臨著朝不保夕的危險,那些政權的擁有者仍然著重於經學的研究保存的價值與意義,給予一個在中國經學史中應有的合理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