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兒理論(queer theory)是性別研究在1990年代之後的重要進展。通常“queer"一詞,中文翻譯成「酷兒」,但也有學者將之翻譯成「酷異」(廖炳惠,2003)。這個原本具有貶抑意涵的字眼被重新開展,賦予新意,大約是自1990年代之後開始;藉由重新改寫負面貶損意涵的詞彙,受壓迫者將詞彙賦與全新的訊息,正面地歌頌差異,作為向壓迫性體制的憤怒回應,進而可以發展成為一種政治行動。Epstein(2003)指出「酷兒」一詞可以說是一種語言學的再利用行動,在這種用法中,貶義詞得到讚賞,從而否定了這一個詞彙的傷害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