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歐洲戰場的猶太大屠殺與太平洋戰區的日軍「慰安婦」性暴力,是人類生命慘烈的傷痕,但「歷史」與傷痛並未結束。今年(2018年)10月27日上午(美國事發地點時間),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猶太會堂「生命之樹」,發生反猶者持槍攻擊猶太教信徒,造成11死6傷;二次大戰結束後,軍中「慰安婦」或軍隊以系統性的強暴作為「種族滅絕」(Genocide)的手段,也屢見不鮮,如南韓美軍慰安婦、越戰、波士尼亞戰爭、盧安達大屠殺、與緬甸軍迫害羅興亞人事件。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為救助剛果戰爭性暴力受害人的剛果婦科醫生穆克維格(Denis Mukwege)、以及遭綁架成為性奴隸,逃出後為受害者發聲的亞茲迪族(Yazidi)人權運動家穆拉德(Nadia Murad)。偏見歧視引發的暴力傷害、戰爭引起對女性的性暴力從未停止,如何了解而非簡化,如何教育以免再發生,或至少反思個人在情境中的角色和選擇,顯得是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