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應貴的《「文明」之路》三部作,是一部宏觀的微型歷史(macro micro-history):作者以全局的觀點以及普遍主義的問題意識,來觀察東埔社布農人聚落這個具體而微的小社會。具體而言,作者將這個布農部落視為一個原型的「社會」,然後細部而深入地觀察其社會變遷。因此閱讀這部民族誌,彷彿像在閱讀Durkheim的《社會分工論》(1893)或Tönnies的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1887)這類古典社會學作品,它所觸發的思緒與想像,與其說是整個臺灣社會的發展歷程,不如說是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在一個啟示性的意義上(heuristically),書中描繪東埔社布農人所經驗的「文明之路」,不僅可視為地區史(臺灣史)的縮影,更可視為普遍史(universal history,即人類的文明之路)的縮影。而「布農」,則成為「臺灣人」,乃至「人」的隱喻(metaphor)。也因此,由這部書延伸出來的最主要理論與實踐問題—即所謂「臺灣未來將何去何從?」—必然既是地方的,也是普遍的或全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