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桿菌屬是屬於腸內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為革蘭氏陰性、不產芽孢、大多數具有鞭毛、有運動性的兼性厭氧菌。最早是在1884年由當時在美國農業部獸醫組工作的醫師及其主管—美國獸醫病理學家博士在罹患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的病豬腸道中分離發現而稱為「Bacillus choleraesuis」,直到1900年學者Lignieres提出依其名命名為「Salmonella choleraesuis」。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沙門氏菌的命名法一直不斷的被討論、演進。回顧沙門氏菌的命名史,可說是相當曲折又複雜。不同學者、組織或是學會對命名的根據、方法都有其堅持的理由,連名稱中採用大小寫、正斜體都歷經多次的修改、調整,甚至是爭論(例如:Salmonella serotype Typhi的命名方式)。追溯到早期細菌學家們傾向依照菌株所引起的疾病(例如:Bacterium typhi指在人類造成傷寒)或是感染的動物宿主(例如:Bacillus gallinarum 造成雞的傷寒熱)以拉丁文命名。但是逐漸發現如此命名法會出現許多問題,譬如某個以動物種類命名的菌株並非只侷限感染單一種動物宿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