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文化與自然:具有恢復性邊界的軟建築
並列篇名
Resilient Boundaries: Natural and Cultural Architecture
作者 林哲仲
中文摘要
我所就讀的Master of Science, Architecture是一年三個學期的課程,一週有二整天的設計課,跟我在東海大學建築系的課程時間一樣,並不陌生。Pratt有兩個校區,建築學院座落在Brooklyn校區,距離downtown不遠。建築學院大樓是由Steven Hall設計改建,沒有門禁時間,但是出入都需要檢查學生的ID(學生證)。這個program招生人數不多,我這一屆有20位,分成兩個studio。在這一年的研究生都有個共同的主題:自然與文化。不管是設計studio或者是主修和選修課程都與這個主題結合。我認為Pratt的MS課程,在一整年的學習中,以參數設計為主題,這是我在東海大學較少觸碰的設計操作,較新鮮。我們嘗試用多元的技術去操作建築設計,例如:CNC, 3D printing,以及利用不同Data數據去推演建築空間的可變性與多樣性。相較之下,我認為在東海建築學習的設計邏輯思考,在建築的議題上,呈現都市空間的社會性及文化性。在Pratt,也許是因為來自各國的國際學生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時間限制下,建築的議題本身就是建築空間的探討,參數式軟體運用是思考設計的一種方式,而這一點在與國際學生共同studio的學習之下,更有機會去領略不同國籍學生從各自的生活及文化,對建築空間表現更多不一樣的設計觀點。
起訖頁 29-31
刊名 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期數 201610 (84期)
出版單位 臺灣建築學會
該期刊-上一篇 尋找建築之路
該期刊-下一篇 閱讀然後建築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