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是由什麼組成的?」這問題從古代就一直縈繞於人類的心。而古人猜想宇宙由四種或五種元素組成,這些元素可能是「地、水、火、風」,也可能是「金、木、水、火、土」。在其後的2000多年間,科學家們找到越來越多元素。這個元素之旅,在19世紀還有一些重大突破。其中一個突破是俄國科學家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得列夫(Dmitri Ivanovic Mendeleev)和德國化學家尤利烏斯‧洛塔爾‧邁耶爾(Julius Lothar Meyer)製作了一個表收錄當時已知的元素,那正是最早期的元素週期表。另一突破是羅伯特‧本生(Robert Bunsen)和古斯塔夫‧羅伯特‧克希荷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對太陽光譜研究。他們以當時尖端的技術,把太陽光分解成從紅光到藍光一個連續光譜,這光譜中會出現一些暗線,這組暗線稱為「夫朗和斐譜線(Fraunhofer lines)」。他們把夫朗和斐譜線中每一條暗線對應至當時已知的元素譜線,發現存在於地球的元素也可能在太陽出現。其後,維克多‧戈爾德施密特(Victor Goldschmidt)、漢斯‧蘇易士(Hans Suess)、哈羅德‧尤里(Harold Urey)調查了各元素在太陽系中的豐度。直到現在,天文學家們大致掌握宇宙中各元素的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