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的誕生是由於一九一九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協約國在巴黎草擬的和約中,剝奪德國一切海外權益,包括德國在中國的山東青島租界等權益。但由於日本以參加協約國對德作戰,不但已侵佔德國在山東的殖民地區,而且更藉此擴大侵佔的範圍,強逼北平的軍閥政府簽訂「二十一條」密約,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出讓,日本據此而在巴黎和會上取得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這份和約的消息在五月初被披露出來,因而有知情者號召「保衛山東、保衛國家」,激發了北京的大學生,發動抗議遊行,標舉「外爭國權,內除國賊」,要求政府拒絕簽署「巴黎和約」。但協約國仍然不顧中國本為共同的參戰國和山東乃是中國主權所在,在六月底通過的「巴黎和約」仍然把德國在山東的租借地和權益讓與日本。由於當時的北平的軍閥政府擬同意簽署和約,因此北京大學學生和各高等大學學生在五月四日發動大規模的抗議行動,各地各階層紛紛響應,發動罷課罷工罷市,因而演變為全民的運動。國民政府終於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學生運動才漸次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