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第一線魚病防治專家而言,疾病的診斷是一項嚴苛的時間競賽。成千上萬的魚蓄養在空間有限的魚池中,發病初期,通常只有極少數(數尾至十數尾)體質不佳的魚會先出現症狀,但是在短短三天之內,池魚死亡的數量會呈現指數成長般快速增加(如圖一),如果不能及時施以適當的處理,七、八成的魚就會在短短一周內大量死亡。大部分的養殖業者因為朝夕與魚隻相處,能夠在很早期就察覺池魚的異常,然而錯失黃金72 小時緊急處理的關鍵,往往就是病原診斷所耗去的時間。以傳統微生物方法診斷細菌性魚病必需先將疑似病原菌分離培養出來,再根據菌種之生理生化特性加以鑑定。此法曠日費時,一般標準鑑定流程需時約一周,若遇特別難培養的細菌( 如Streptococcus spp.) 或生長速度極慢的菌種( 如Nocardia spp.),則所費時間更數倍於此;此外,針對不同的菌種,其所需的鑑定策略與時間花費更是大相逕庭。因此,傳統微生物方法對魚病防治而言,往往只能盡亡羊補牢之力,養殖業者常因等不及診斷結果就先行盲目用藥,導致藥物之濫用、錯用,甚至可能因此而蒙受更大的損失。 |